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盛氣凌人的「職場禮儀」

一位在上海工作的香港女士把不久前參加的一次聚會數落得體無完膚:「Dress Code(著裝要求)明明寫著Black Tie(正式禮服),但現場提供的飲料卻只是可樂、雪碧,而且居然用的是一次性杯子;散場的時候,居然沒有人幫忙叫出租車,害得我們穿那麼少在風裡站著;還有,一些人居然穿著牛仔褲就來了,難道沒看到請柬上的Dress Code嗎……」

    反正嘮嘮叨叨半個多小時,一連說了幾十個「居然」後,只表達了一個意思:她穿著正式的禮服,本想體面地度過一個晚上,結果狼狽而歸。在風裡的細高跟鞋上踩了半個小時,依然沒叫到出租車。

    我相信「Black Tie」聚會的組織者有譁眾取寵之嫌,但對於一個在上海生活了五六年的香港人來說,顯然她對當地的西式禮儀水平的期待已嚴重脫離了實際。或者換個角度,經常出席派對的她,並不是不知道當地的派對水平,只是她更樂意把最高的禮儀標準掛在嘴上,一來可以顯示自己的不凡品位;二來可以從拿著一次性杯子喝可樂卻還依然心花怒放的派對參加者那裡,獲得相應的優越感。

    類似這樣的優越感,我在一個MBA的禮儀課程上也遇到過。禮儀課程授課老師問偶然來聽課的學生:你平時上班穿什麼呀?學生說:什麼都穿,像T恤、牛仔。這個答案顯然與她教授的要穿有領襯衫、短裙或長褲,不能穿吊帶衫、顏色過於花哨的衣服等通行規則不合拍。於是她對學生說:哦,大家聽一聽,這就是典型的不職業的穿著。

    事後我得知,這位學生在創意類行業工作。可見是老師不夠專業,沒打聽人家的職業,就忙著為人家的職業衣著做診斷。

    雖然中國的大學生在畢業前缺乏「職場基本禮儀」教育是個遺憾;但職場上有的人仗著知曉一些職場基本禮儀就盛氣凌人,眼睛長在頭頂上,也許是更大的禮儀上的遺憾。
返回列表